孤军守土四十载,少年白发无人还;英魂归去已千年,塞外野冢谁人知?
小炒注:万里一孤城,尽是白发兵。
最近,无意之中看到了《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》这篇创意独特的广告。这个视频名为广告,实则是一部相当有历史深度的古装电影。作为一名充满民族自豪感的历史爱好者,我百感交集、热泪盈眶。
一千多年过去了,有多少人曾记得,大唐西域守军曾经孤悬绝域,在河西走廊陷落、与中原本土隔绝成为孤军的前提下,面对吐蕃持续不断的进攻,泣血坚守整整42年,黑发小伙成为白发老兵,最后全军覆没,无人投降。
在写《波澜壮阔的亚洲史,血与火的文明交融(下)——大融合到大对抗》时,我就注意到了这段历史,为避免内容突兀,当时没写进去。然而,当这段历史以影视化的场景出现在我眼前时,虽短短16分钟,却极大震撼了我,这种重逾千钧的冲击,让人无法平静。于是,我决定在中秋假期,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悲壮战史,重温这首热血苍凉的落日悲歌,让那些尘封的民族英雄,重回视线。
这些钱,哪怕能多换一车粮草,一把刀,一支箭,就能让所有人知道:这儿,是我大唐!
大家应该知道,本号的宗旨是:不拘泥历史琐碎,主写宏观叙事的大历史。这段西域孤军的“琐碎”故事,毫无疑问与本号宗旨是不相符的。人终究是感性的,我的内心告诉自己,必须要记下眼前“万里一孤城,尽是白发兵”的历史,否则心里不痛快。
早在汉朝时,张骞凿空,班超从戎,西域便纳入华夏领土,直到魏晋南北朝,中原动荡,西域失陷400年。
唐朝横空出世后,憋了一肚子气的华夏,一顿狂操作,四海皆服,西域再度回归,还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。
618年刚成立时,版图是这样的:
然后一顿收拾:
公元630年,唐灭东突厥,俘虏颉利可汗。
北至贝加尔湖,西至咸海,唐朝将华夏的文治武功发挥到极致,这就是后世引以为傲的威武大唐,成为中国唯一能在王朝前加“巨”的朝代——巨唐!
我们放大一点看。
红圈都是安西重镇,李白就出生碎叶城,龟兹是安西首府,庭州是北庭首府
那时的大唐,“九天阊阖开宫殿,万国衣冠拜冕旒。”、“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”。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在宴会上跳舞助兴,南蛮的酋长冯智戴在宴会吟诗作乐,西域的舞女、乐器、杂技在长安肆意飞扬。
一车车的丝绸、瓷器和茶叶,在大唐边军的护送下,源源不断送往西域,畅销海外,甚至成为外国人羡慕不已的奢侈品。阿拉伯的商人不惧艰险,纷纷前往中原。那个遥远的东方国度,也成为穷困潦倒的欧洲人眼中的天堂。
当时的日本女天皇孝谦,甚至表示愿意放弃天皇之位,去唐朝留学。这是当时日本人画的地图,妥妥的精唐分子。
还有如今遍布国外的唐人街,没有叫“汉人街”“中华街”。最能体现华夏民族自豪感的,“唐”无可争议!
盛世如烟花般绚烂,也如烟花般短暂。
1
安史之乱,河西尽失,西域成飞地对臣民不分胡汉一视同仁的大唐,祸起萧墙。755年,安史之乱爆发,756年灵宝之战,20万唐军被昏聩的唐玄宗和奸相杨国忠尽数葬于潼关,哥舒翰的战神英名也毁于一旦。
潼关失守、长安失陷,当大唐抽取边军东援时,边关就成了几乎不设防地区。756年吐蕃趁机连续发动进攻,在大唐伤口撒盐。还在763年攻克长安,抢劫10天才撤离。764年,郭子仪联合回纥,大破吐蕃,斩首5万,保护了关中的安全。
但是在河西,唐军因忙于处理内部的藩镇割据,则是有心无力。764年,凉州失守,河西节度使杨志烈孤城无援,最终兵败被杀。此后两年吐蕃接连进攻肃州、瓜州和沙州,守军弹尽粮绝,城池接连失陷。
到766年,河西全部失陷。安西都护府的唐军,再也没有中原的援兵,与中原本土隔绝,成为孤军,彻底自力更生、自生自灭。
2
长安有心无力,安西坚守不退766年西域成为大唐的飞地,鲜衣怒马的郭昕被派往西域,担任安西大都护,与安西节度副使、于阗国王尉迟曜一起镇守安西。安西守军,高峰时有2.4万人,但安史之乱后,大半精锐东调中央,如今只剩不到1万人。
郭昕和尉迟曜,关于他们的历史记载,非常模糊,连生卒年都不知道。郭昕,人们只知道,他是大唐支柱郭子仪的侄子,是官二代,但谁也不知道,他是一个完全不弱于伯父郭子仪的铁血军人。尉迟曜,是于阗王族,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军事才能,现在的百度百科也没有他的位置,但他是唐军坚守安西的二号灵魂人物。
河西陷落后,吐蕃在西域的攻势有增不减,郭昕自知难以抵抗,便派遣一支小分队突破重围,前往长安求援。768年到达长安后,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唐代宗已经继位,满朝文武听闻西域战事,无不怅然落泪。但此时朝廷已经自身难保,自己都在盼望援兵,无法抽调一个兵去西域。
但安西守军不愿放弃,继续坚守最后的领地,以空间换时间,期待着中央恢复控制力,最后能前来救援。面对吐蕃咄咄逼人的进攻,安西守军不知疲倦地捍卫者帝国的尊严。
在这种被中央放弃的情况下,安西军完全有理由去投降,过一点下半辈子的安稳生活;他们也可以像五胡乱华时期的乞活军一样,以抢劫来填饱肚子;他们还可以像清朝的土尔扈特一样,长途跋涉选择东归,对于缺兵少将的唐朝中央而言,他们一定会受到重用和欢迎。
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,而是选择了最困难、最“无意义”的守城,过着朝不保夕、吃了上顿没下顿、胜利渺茫的囚笼生活,独自面对十倍于己的兵力攻击。
每一次战斗,都会新增几座坟冢;每一年春夏,都会多几根白发。陪伴他们的,只有漫天厮杀。长安的月亮,成为他们唯一的慰藉。
安西守军就这样坚守了十几年。781年,吐蕃西进伊州(哈密),刺史袁光庭坚守累年,后粮尽兵乏,城陷而殉城。哈密失守,西域门户大开,安西更加危险,郭昕便派遣使者,借道回纥,前往长安求援。
听闻使者掷地有声的回答:安西守军没有退,西域仍是大唐国土。被吐蕃围困十几年的西域竟然没有失守,朝堂君臣无不震动唏嘘,掩面而泣。
唐德宗声泪俱下地对安西守军下达了最高规格的嘉奖令,全体将士连升七级。然而,跌落神坛的大唐,正在进行武力削藩,此时能提供的也只有精神奖励了,依然无法派出一兵一卒的增援。
”自关陇失守,东西阻绝。忠义之徒,泣血相守……”
——781年唐德宗诏书
就在这一年,为了宣示大唐主权,鼓舞军民士气,郭昕铸币"大唐建中",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一种钱币。古代货币,一般都是"年号"加"通宝"之类的用词,如开元通宝、大历元宝,唯有"大唐建中"铸币是例外,它是中国历史上,唯一铸有国号加年号的钱币,被称为“魂与魄的货币”。
《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》中两个士兵运送的货币,就是"大唐建中"。
而事实是,在吐蕃、葛逻禄的轮番攻击下,安西军拒绝一次又一次的劝降,软硬不吃,和强敌做着毫无退路的抗争,保护大唐旗帜二十余年,直到身死城破。只有时间和衰老能削弱他们的战斗力,只有死亡才能让他们倒下。没有逃跑、没有抢劫,秩序依旧。
这种完全超出世俗的抉择,只因心中坚持的一个信念:这是我大唐的国土!
3
喋血孤城791年,吐蕃攻克于阗;792年,疏勒、焉耆也陷落。仅剩下龟兹一座孤城,遭到吐蕃的长期围攻。其中于阗失陷时,尉迟曜已年逾60,但他依然在组织有生力量进行抗争,直到798年,吐蕃在于阗设立军镇。尉迟曜无力回天,从此下落不明。
”开府仪同三司、检校右散骑常侍、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,充安西大都护、四镇节度使、武威郡王郭昕力战殉国,所部白头军皆没”
从755年开始,西域再也没有来自中原的援兵。从766年开始,西域更是彻底地自力更生。到了808年,安西都护府已经与中原隔绝40多年。
四十年,现代人的半辈子,古代人的一辈子。四十年,锦衣少年苍满头,将军白发征夫泪。没有人知道那些士兵们,在怎样为国家厮杀,又是怎样熬过来的,也没有人记录下他们最后的英勇,精锐强悍的安西军无一人生还。
孤悬域外数十年,满城皆是白发兵!死志已明,何其壮哉?凭谁问,丹心向谁许?
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!
汉唐雄风,真的不是随口说说而已。即使祖国注定没落,昔日的荣耀和傲骨始终在内心熊熊燃烧。
安西唐军的孤军奋斗,并非只有悲壮,也有着极重要的战略价值。
他们将吐蕃占据西域的时间,生生拖了几十年,使其在巅峰时期也不能取胜,从而丧失宝贵的战略时机。这种有力的牵制,才换来唐军在西南战场的节节胜利,从而扭转唐蕃战争的胜利天平。
当吐蕃在808年占据西域全境时,吐蕃却迎来内乱,迅速盛极而衰。823年,吐蕃主动休战,与唐朝缔结友好合约;848年,汉人张义潮在敦煌起义,唐朝旧属纷纷响应,陷于吐蕃近100年的河西走廊重回大唐。莫高窟156窟,画的就是张义潮收复河西凯旋而归的盛况。
也正是因为安西守军的坚持,提高了在西域汉人的向心力,增强了西域对大唐的归属感。试问没有郭昕和尉迟曜这些人前赴后继的经营,张义潮又怎能在西域振臂一呼,便有百应?
公元866年,吐蕃国相兵败身死,首级被送往长安。西域各地纷纷起义,驱逐吐蕃军队。吐蕃在西域的所得,自此全部丧失。869年,吐蕃爆发奴隶大起义,吐蕃帝国彻底灭亡,再也没能恢复。
遗憾的是,唐朝末年,内乱不止,未能一鼓作气收复西域。从此,华夏势力消失在这片土地,“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”、“此生谁料,心在天山,身老沧州”。铮铮战曲,从此成为西域绝响。
时光荏苒,滚滚的历史车轮匆匆碾过,当下一次中原王朝再次掌控西域之时,已是千年之后的乾隆王朝。经过弱宋、明朝的封闭后,直到1745年乾隆平定准噶尔,华夏王朝才再度染指西域。一直至今,西域都是中国的领土。
长眠于西域的安西军,飘荡在上空的安西英魂,终于可以安歇了。
唐朝诗人元稹写过《缚戎人》一诗,描述安西军的遭遇。
新疆这块土地,洒满了国人的鲜血。除了这支安西铁军,还有达斡尔人,直到清朝灭亡后他们依然在坚守,以及左宗棠抬着棺材收复新疆的决绝。我们同样不能忘了,解放军在新疆垦荒戍边的默默无闻。
当我们现在习惯了“天天喝酒,顿顿吃肉”、自由踏入边疆行省时,更不应该忘了,脚下是两千年来开疆拓土的累累白骨,头上是日夜守护的壮士英灵!
【拿破仑小炒·历史群】开群啦!直接扫描下面二维码,申请加群即可。